作者:小螃蟹在线配资论坛
荆轲死后,若是灵魂还能回望过往的一生,或许会在后世流传的《刺客列传》中,隐约听到自己年轻时未曾握刀杀人的日子。那时的他还叫庆轲,一个带着少年气息的名字。可是,当“荆轲”这一名字被世人所知,他的身上已多了几分寒意,仿佛注定与刀光剑影、血雨腥风紧紧相连。
荆轲原是战国时期庆国人。年少时,他在庆国并不得志,生活失意,常感压抑,于是毅然迁往卫国。换了地方,他也给自己换了名字,自称“荆轲”。他喜欢读书习剑,心怀凌云之志,常幻想凭一身本领闯出一番天地。为此,他曾主动前去拜见卫国国君,自荐希望效力。但卫君冷淡无情,觉得这种人并非所需,于是随手打发了他。失望之下,荆轲四处漂泊,仍在苦苦寻找能识才的知音。
在旅途中,荆轲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剑术高手盖聂。两人性情相投,常常彻夜畅谈剑道。盖聂主张剑客应四方游历,遇到有人求助便当仁不让;而荆轲却认为,练剑并非单为逞强斗狠,而是要以武定乱,让天下重归安宁。正因理念不同,他们渐渐产生分歧,最终各奔东西。此后,荆轲又遇到鲁句践,二人因赌博生出矛盾,荆轲一时不敌,只能无奈离开。纵然怀有壮志,他却依旧过不好柴米油盐的日子。
展开剩余63%直到与燕国乐师高渐离相遇,荆轲才真正找到一位知己。高渐离擅长击筑,那沉郁激烈的乐声,与荆轲的豪情相呼应。二人常常夜里纵歌狂放,友情也在这种放浪之中牢牢扎下根。荆轲渐渐喜欢上燕国,更因为燕国有一位名士田光识得他不凡。
某日,田光主动将荆轲引荐给燕太子丹。为表忠心,田光当着荆轲的面慷慨自刎。太子丹见状,痛哭流涕,跪地哀求荆轲为燕国出力。面对这番情景,荆轲心中虽有迟疑,终究还是被厚重的礼遇与财物打动,答应了刺秦的重任。从此,他成了太子丹座上贵客。
荆轲明白自己并非暗中行刺的高手,只能采取正面搏命之法。他找到秦国叛将樊於期,用言辞劝其自尽以表忠义。樊於期果然饮恨自刎,荆轲便取下其首级,携之作为进献秦王的凭证。同时,他还寻得一柄名为“徐夫人”的短匕,匕上涂满剧毒,准备就此踏上不归之路。
出发之日,太子丹与高渐离亲自送行。送别的酒宴上,那声“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仿佛注定了荆轲的悲壮结局。
当荆轲奉上樊於期之首,站在秦王殿前,他终于伺机而动。匕首骤然刺出,那一刻,他才真正感到自己的技艺不足、力量有限,心底涌起深深悔意——若当年更勤于剑术,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?可惜为时已晚,他最终被秦王反击,又遭群臣蜂拥围杀,惨死当场。
荆轲临死前的最后念头,是对自身无力的遗憾。然而纵观历史,哪怕换一个更厉害的刺客,面对强盛如日中天的秦王,也难逃失败的结局。只是,荆轲敢于挺身而出,成为唯一真正举刀反抗的人。他因此被历史铭记,被后人歌颂。
明知不可能成功在线配资论坛,却仍然毅然决然去做,这便是荆轲刺秦精神的最好注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光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